「非洲人,我們不喜歡破壞系統。」

這句話來自 Mayowa Olutuyo,他是無代碼 AI 基礎設施新創公司 Autogon 的產品行銷與合作夥伴經理。他對當地的情況有著清晰的看法。

多數人將 AI 採用的緩慢歸咎於網路不佳、技術人力短缺或資金缺乏等因素。儘管這些問題確實存在,Olutuyo 表示,它們並不是主要問題。最大的障礙是文化。這是一種深層次的反感,對於 AI 這樣強大技術所帶來的巨大變革心存畏懼。

可將其視為一種文化的安全網。人們天生喜歡保持原狀,所以當 AI 帶來徹底變革時,他們往往會退縮。這不是一個缺點,而是一個被忽視的現實。對於奈及利亞的技術創新者來說,最困難的工作不在於程式碼或電腦,而在於理解人們的行為。

Olutuyo 的觀察揭示了奈及利亞商業文化的核心信條。

「這裡的改進往往是‘它不起作用’的結果,而不是‘你需要保持趨勢’的功能,」他在與 Condia 的通話中表示。「我們是反應性問題解決的高手。出了問題,我們就解決。但是積極、常常令人不快的拆解現行系統以構建更好系統的過程,違背了初衷。這感覺不必要、風險大而且具破壞性。」

而 AI 無疑是具破壞性的。

這種接受變革的緩慢使得其他、更常見的問題變得更糟。例如,全球對 AI 奪走工作機會的恐懼在這裡很明顯。

不只是普通工人在害怕。甚至那些負責引入新技術的管理者也感到威脅。Olutuyo 親眼見證了這一點。一家公司可能會花錢購買新的 AI 工具,但若員工認為這些工具會取代他們,他們將想方設法讓其失敗。

「你知道非洲的企業是怎樣的,」他說。「與你合作的人會讓流程變得讓人沮喪。即使你購買了解決方案,也沒人願意使用。」

這種靜默抵制是一種強有力的「不」的方式。最終,昂貴的新軟體就渾然不覺地擱置在那裡——成了公司裡員工尚未準備好接受的新想法的提醒。

Olutuyo 的實地評估顯示了 AI 採用處於『螺旋』狀態的全球指標。奈及利亞在 172 個國家中排名第 94 位,在 2024 年牛津 AI 準備指數中,由於基礎設施和治理的挑戰而落後。

那麼,如何突破這些障礙呢?如何將未來賣給本能上固守現狀的文化?

如何在奈及利亞推銷 AI

你需要找到一個如此緊急和昂貴的問題,以至於如果不做出改變,其風險會超過對改變的恐懼。在奈及利亞,一個例子就是金融領域的欺詐。

「採用的最有希望的跡象在金融領域,」Olutoyo 說道。不同於其他行業,大型銀行和金融機構擁有資本進行試驗,也有明確而高風險的誘因來這樣做。欺詐直接且可量化地威脅到他們的存在。對他們來說,AI 不是奢侈品或趨勢,而是戰略必要。

他專注於金融不只是憑直覺:那裡有錢可賺。根據 Partech 的報告,2024 年金融科技行業佔據了奈及利亞風險投資資金的驚人 72%。去年,移動支付交易額超過 1.6 兆美元,促使銀行投資於 AI 驅動的反欺詐措施是戰略性,更是生存的需要。

「他們有自由去採用。他們有犯錯和失敗的門檻,」他補充說。他們實際上因極度的重要壓力而突破了防火牆。

通過構建和採用 AI 系統來減少欺詐行為,金融業正在為全國創造一個藍圖。但他們的成功是例外,它證明了這個規則——需要一個「重大問題」來迫使其他人接受改變。

對於沒有迫切需要改變的公司,Olutuyo 有不同的策略。他知道「AI」這個詞可能會讓人警覺並引起抗拒。因此,他完全不談技術術語。

他專注於解決企業的特定問題。換句話說,他賣的是解決方案,而不是技術。

他以產品的功能來描述,例如「這個工具能降低您的詐騙損失」或「這個系統可以更快地批准貸款」。

這樣可避免人們設節骨眼,這是「AI」一詞常帶來的。他以這樣的方式推銷,顯示出他理解當地思維方式。這是使用每個人都能理解的「成果」語言,而不是技術術語的聰明做法。

然而,這些實際經驗顯示了與國家政策的重大脫節。雖然創新者找到巧妙的 AI 採用方法,但 Olutuyo 認為政府正在蒙著眼工作。

他指出,假如不知道正在構建什麼,政府就無法制定有利的 AI 政策。奈及利亞有很多有才能的人正在為從信用檢查到防止詐騙的一切創造 AI。但如果政府不了解這些,其政策是一片漆黑。實際支持需要實際的資訊。

最後,奈及利亞的 AI 不僅是一個技術故事。它是關於害怕變革與渴望創新之間衝突的人性故事。挑戰不會靠技術升級來解決,而是靠更好地理解其服務對象。

有時,這需要面對那些早於數位時代的信仰。

「在文化層面上,我們需要改變心態。需要相信這項技術不是邪靈。我不是開玩笑,我見過人們這樣反應——『怎麼會跟機器對話,它還會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