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AI技術的迅猛發展,Google也推出了AI摘要功能,這一功能重塑了搜尋引擎結果的呈現方式,對於出版商而言,其影響不容忽視。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入探討Google的AI摘要如何影響出版業者的流量,以及關鍵字數據為何可能比點擊率(CTR)來得更有說服力。
AI摘要功能的興起
根據Semrush的數據顯示,目前有接近1900萬的關鍵字會觸發AI摘要,比起六個月前增加了91%。在2024年9月,觸發AI摘要的搜尋佔總搜尋量的6%,到了2025年3月份已經達到11.4%。明顯地,Google的AI摘要正在被越來越多內容所應用。
出版商的影響
在過去的六個月裡,許多出版商的關鍵字觸發AI摘要的比例顯著增加。例如ProPublica.org的關鍵字份額增加了204%,BuzzFeed.com上升了172%;而《滾石》和《名利場》則上升了164%。從另一個角度來看,Google的AI摘要似乎並未明顯削減出版商的流量,儘管它也並未明顯促進流量增加。
根據Semrush的數據,從AI摘要自2024年5月推出開始,到2025年的2月,ProPublica的有機流量增長了51.4%,BuzzFeed增長了8.2%,而《滾石》與《名利場》則分別下降了11.8%和19.7%。這些數字顯示出AI摘要的影響依然不夠明顯。
流量計算的局限性
Tollbit的一份報告指出,相較於傳統的Google搜尋,AI搜尋機器人給予的推薦流量平均少了95.7%。這項報告蒐集了來自包括國內和地方新聞網站在內的140個網站數據。不過,這份報告未囊括Google的AI摘要功能。
出版商和分析公司普遍缺乏對AI摘要流量的直接可見性,因為Google只提供整體的搜尋流量數據,而缺乏AI摘要的點擊率數據。儘管如此,很多出版商依賴於總搜尋流量,難以精準衡量AI摘要帶來的影響。
關鍵字數據的重要性
關鍵字數據為衡量AI摘要影響提供了一個不同的視角。出版商可以觀察AI摘要在曝光率上的表現,一些出版商因此而增加了網頁流量。隨著AI摘要在搜尋結果中日漸普及,它已從原先的「精選摘要」轉變為展示多個來源的集合,這樣的轉變重新分配了訪問流量。
出版商如Ziff Davis和IAC在財報中提及,他們對比了AI摘要推出前後的點擊率,發現包含AI摘要的搜尋只有12%至20%的主要關鍵字,且點擊率幾乎沒有變化。
結論
未來,隨著AI技術及其應用的深入,出版商需要超越傳統的流量計算方法,更加注重與AI摘要的合作,這不僅是挑戰,也是機會。正如AI媒體顧問Paul Hood所說,這段旅程真正的價值不在於單純依賴AI導流,而是在於打造能夠互利共生的合作關係。
透過持續監控關鍵字在搜尋結果中的表現,出版商可以逐步調整策略,適應AI驅動的搜尋環境。這不僅是一項技術挑戰,更是出版商重新定位自身在數位環境中的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