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七月,尼日利亞都會派出其最優秀的青少年數學家,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2025 年的比賽前往澳大利亞,延續了 65 年來各國展示其數學才能的傳統。但當比賽結束後,這些學生會如何呢?尼日利亞的數學神童在解決了每天賦予 7 分的複雜問題後,他們去了哪些地方?
大型科技公司持續招募尼日利亞的優秀開發者,微軟和亞馬遜活躍於北美和歐洲的招聘市場。然而,尼日利亞數學天才的主要來源卻一直鮮為人知,直到現在。一項對 2006 至 2021 年間 60 多位尼日利亞 IMO 參加者的全面分析顯示了一些驚人的發現:這些之前的青少年競爭者如今在Google、微軟和其他全球科技巨頭的工程團隊中發光發熱。數據顯示:從尼日利亞國家數學中心競賽到硅谷辦公室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管道。
尼日利亞每年仍然派遣強大的隊伍參賽。在 2023 年時,像依瑟米托傑·奧格赫內魯克維·帕特里克和烏瓦克豐·尼翁·雅各布這些學生在日本舉行的 IMO 和泛非數學奧林匹克上都獲得金牌,證明尼國的數學天才供應鏈依然強勁。
簡要分析
- 三分之二的尼日利亞 IMO 校友(2006-2021)現居於外國工作
- 60%在科技/工程領域工作的公司如Google、微軟、亞馬遜、彭博上班
- 一半取得碩士或博士學位,主要集中在 STEM 領域
- 三分之一留在尼日利亞,其中 10%從事教學/學術工作
- 莊園行程:IMO→精英大學獎學金→大型科技公司生涯
- 腦力流失問題:尼日利亞培育的人才,卻由其他國家受益經濟價值
學術傑出 -> 全球機會
從 IMO 畢業的尼日利亞校友中,大多數追求高等教育和專業化事業,通常是在外國。他們中的多位參賽者利用奧林匹克的成功贏得世界級大學的獎學金。例子包括文森特·阿尼奧克(IMO 2011–12)就讀麻省理工學院,現任職於Google;而齊戈齊·亨利·阿尼奧比,尼日利亞的四屆 IMO 銅牌得主,在加拿大取得數學學位,正在建立技術生涯。尼日利亞的第一位 IMO 獎牌得主皮烏斯·奧納從劍橋畢業後回國,致力於研究和培訓。
擁有高等學歷的趨勢持續在這些校友中蔓延,約有一半的群體在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約三分之一在進行或完成與博士學程。在他們年紀尚輕的時候,幾乎已經成為出色的研究者或持有幾項專利。IMO 的經歷常常推動著學術界的發展,到2025年,許多尼日利亞2006-2021年的參賽者已在全球大學研究所中取得博士學者或大學研究者角色。
科技與工程的職業生涯
轉向產業的那些,主要選擇了科技和工程領域。此群體中很大比例都是在大科技公司或初創企業的軟體工程師。除Google員工如阿尼奧克和奧爾外,我們還看到亞馬遜網絡服務(智慧歐馬迪亞貝)和微軟(傑西·烏切·恩維奇)作為這些校友的雇主,以及金融科技公司(金融卡馬的法比安·歐卡發)。值得注意的是,彭博社(奧佩米波·奧貢科拉)以及如花旗銀行這樣的全球金融公司也從這人才庫中獲得了專才,顯示競賽陶冶的解題技巧在編程、定量分析和演算法密集的工作中具有良好表現。
另一組則進入核心工程領域—如道達爾能源(埃曼努埃爾·奧恩德在流量保證)和應用材料(埃迪坎·阿克帕比奧在半導體工藝工程)—或高科技硬件(奧耶沃萊·埃芬巴約在光子技術研發)。2006-2021 年間的幾乎沒有校友從事非 STEM 領域的工作;他們堅定不移地留在與科學與技術相關的領域(有些則帶有跨學科的色彩如商業分析或金融工程)。
腦力流失與回流
有一個明顯的定位趨勢:許多校友現居於尼日利亞以外的地區,至少是在接受教育或早期職業生涯中。約有三分之二的已婚參與者目前在國外,通常在美國、加拿大或歐洲求學或工作,這比例在獎牌得主和表現最優者中更高。比如,所有三位 IMO 的銅牌得主(阿尼奧比、奧納和恩維奇—後者通過泛非獎牌獲得)曾在外國進行學習或工作。這突顯出尼日利亞所面臨的腦力流失挑戰:最優秀的一代常常為了高等教育和就業機會而出國。但有些人也會返回或回饋國家。
皮烏斯·奧納就是一個典型例子,他利用先進的技能返國教學並指導新人才,而阿布杜瓦哈卜·阿尼莫庫在博士學位完成後回國幾年參與了一些學生培訓(創辦了一所學院)後,選擇往國際金融事業發展。其他少數曾在尼日利亞為全球公司工作(傑西·烏切·恩維奇一開始遠程開發軟件,後來移居國外)。總體來說,約三分之一仍在尼日利亞居住,而大多數已經居住在海外。
奧賽經驗在職涯中的作用
IMO 經歷往往成為這些人職業生涯的一個跳板。許多校友將獎學金和機會歸因於他們的奧賽表現。尼日利亞土耳其國際學校(NTIC)和國家數學中心,為優秀數學學生提供全額獎學金或支持。齊戈齊·亨利·阿尼奧比突破了泛非賽事記錄,並因其奧林匹克成就而獲得贊助。文森特·阿尼奧克的近乎完美的 SAT 成績,加上他的 IMO 背景,幫助他進入麻省理工學院。這一趨勢持續下去:最近的明星烏瓦克豐·尼翁·雅各布憑藉數學比賽的勝利,獲得了世界一流的科學學者計劃的入學資格並正在等待全球頂尖大學的入學邀約。簡而言之,奧賽的成功不僅帶來榮譽,還通常直接帶來本來難以企及的教育及職業機會。
指導與網絡效應
現已出現良性循環。較早的 IMO 校友正在指導下一代。多位 2010 年代的校友(包括阿尼莫庫、威廉姆斯·奧基克、梅索馬契·恩瓦楚克和奧盧瓦桑雅·奧維)共同創立了特殊數學學院,以通過遠程訓練營和輔導,來培養年輕人才。皮烏斯·奧納在國家數學中心工作並曾擔任過 IMO 競賽的尼日利亞代表團副團長,指導 2020–21 年的學生隊伍。
這種指導正在逐步見效,提高了表現: 在最近幾年尼日利亞獲得多個榮譽提名,甚至首位女性獲得泛非數學奧賽的獎牌。也許最重要的是,越來越多的校友網絡支持與近期學生的互動,通過獎學金、實習和指導會議。2006–2021 年期間,尼日利亞從零 IMO 獎牌到獲得不同的銅牌,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校友的支持性團體,重返家鄉進行考前培訓和協助。過去的參賽者参与培訓計畫,創造了一批具備技術解題技能的人才。
女性參與
值得一提的是,期間有若干位女性學生也代表著尼日利亞參加 IMO 比賽(比如 2009–2015 年期間的尤尼西·約姆博、辛西亞·奧瓦拉比、依比洛拉·歐摩勒、塞基那特·耶哈雅等)。雖然她們的職業詳細情況曾在相當長時間內不明,但至少已知的例子包括:賈奇瑪·歐考福爾(IMO 2011)正於美國攻讀博士學位,另一位尤尼西·約姆博則於 2009 年獲得過榮譽提名。更新的資訊顯示,女性校友走上與男性相似的道路。
例如,辛西亞·奧瓦拉比(IMO 2011)成為一名軟件工程師,在微軟工作,目前在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就職,這表明女性奧林匹克運動員也能進入高成就的技術職業生涯。還有另一個例子——塞基納特·阿喬戈(IMO 2015),轉向醫學,目前在醫學院,展示了多樣化的職業道路。女性校友的存在開始激勵更多女孩參與數學競賽。例如,梅索馬契·恩瓦楚克成為了全國數學冠軍,現在與學生共同訓練,是女 STEM 領域追求者的榜樣。未來幾年,我們需要持續支持和強化女性奧林匹克運動員的領導角色,進而鼓勵更多女性參與。
STEM 領域的留任
幾乎所有這些人士都長期在 STEM 領域中工作。少數向應用領域擴展(例如業務分析或定量金融),但仍以數學為中心。他們幾乎沒有人轉向與 STEM 無關的領域——這證明了奧林匹克比賽如何增強了他們對 STEM 的熱愛。即便是在產業工作的人,常常在智力上具有嚴謹職責(研究科學家、定量分析師等)。
唯一的例外,如齊洛盧姆·恩維格轉向商務職業,在其他場合下是一件引人注目的事情,因為它們不常見。即使那些未從事數學或技術工作的人仍舊在科學相關的職業中(例如一名女性校友如今正在接受醫學實習)。總體而言,競賽校友繼續在他們的職業生涯中迎接科學和技術挑戰。
總結來看,這些 2006–2021 年間的尼日利亞 IMO 校友擁有豐滿的成就道路:許多人獲得研究生學位(常常是在國外),且大多數目前活躍於尖端 STEM 的角色——從矽谷技巧到全球航太實驗室到大學教師。這些人的全球擴散是尼日利亞的損失同時也是一種機遇——部分人的知識正透過教學計畫和合作回傳。
獲得銅牌的校友頗具代表意義,特別是一一打破尼日利亞新局的開創者:
-
齊戈齊·亨利·阿尼奧比——成為非洲數學界的一個傳奇(4 枚 IMO 銅牌、數個 PAMO 金牌),正在科技和研究領域出人頭地。他堪稱一個擁有適切支持能夠走得多遠的天才的榜樣。
-
皮烏斯·A·奧納——結束尼日利亞在 2010 年的 IMO 無獎牌乾旱,并已投身於培養新一代數學家的工作中。他的劍橋出身與現職位於 NMC 確保了在培訓工作上持續的卓越。
-
齊洛盧姆·恩維格——多次 PAMO 獎牌得主,繼續追求更高的教育,雖目前職位不在學術界(企業軟件銷售),但他早期的成就仍繼續激勵來自母校的學生。
很明顯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成功經常預示著 STEM 中的領導地位。這些個人不僅在個人方面表現優異,還影響著整個系統——不論是通過技術創新、發表研究,或塑造數學教育來實現的。尼日利亞在發展數學天才方面的投資得到了全球競爭力科學家和工程師的回報。加強這一趨勢(並希望能在國內留住更多人)可能顯著提升尼日利亞的技術和科學發展。2006-2021 年的數據提供了一個說服力的案例來支持數學補習計畫: 幾乎所有參與者都成為了高技能的專業人士,很多人達到國際知名度,有幾位目前正在全球各地推動創新。本文中每位校友的故事均為從比賽專長連接到現實影響的成功典範。
致謝:本文分析利用 LinkedIn的公開可用數據,學術資料、個人網站以及多個機構資源來追踪尼日利亞IMO選手的教育和職業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