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一次 Sabi 的新聞報導中,公司安靜地進行了一次重組,約有 20% 的員工被精簡,以重新專注於商品貿易和可追溯性。自那時起,Sabi 的發展方向變得更加明確。

在非洲,B2B 電子商務的運作模式正在發生改變。透過重型物流和代理網絡來數位化非正式貿易的早期模理念證了在資金問題和結構障礙下的延續性問題。Jumia 撤出了其 B2B 部門,Wasoko 與 MaxAB 合併以控制成本,而 MarketForce 在資金枯竭後停止了其 RejaReja 的運作。即便是資金充足的公司,也在重新審視其在該市場縮放時的策略,因為該市場的利潤空間依然緊縮且基礎建設的缺口增大了運作阻力。

然而,Sabi 找到了不同的出路。這家總部位於拉哥斯的創業公司,原本旨在幫助小型零售商快速補貨,如今則將其分銷專業應用於關鍵礦物。通過其技術平台 TRACE,Sabi 每月運送超過 20,000 公噸的鋰、銅、鎢和銻,供應美國、英國、荷蘭、新加坡及亞洲的買家。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Sabi 促成了來自奈及利亞、尚比亞、辛巴威和坦尚尼亞的超過 100,000 公噸的出口。

在最近舉行的在拉哥斯的 Moonshot 會議上,總裁 Anu Adasolum 表示公司正在加倍投注於最受市場需求的業務領域。

Sabi 如何進軍採礦業

Sabi 進入礦業是為了應對市場需求。受基礎設施障礙和合規問題困擾的小型貿易商,開始尋求使用 Sabi 已設立的網絡來幫助他們。這些系統已經存在,如為農業貿易建設的可追溯性系統、合規工具和融資功能。

隨著全球買家開始優先考慮經過驗證的供應鏈,這些早期的礦產品交易迅速增長。數月內,TRACE 所做的交易量超過了 Sabi 的零售網絡,使公司完全轉移了專注點。

全球壓力的增長

Sabi 的選擇時機再好不過。中國對關鍵礦物的新出口限制迫使全球製造商多樣化供應。歐盟現在要求進口礦物要具備數位調查及可追溯數據,其他地區也採取了類似的規範。同時,像剛果民主共和國起訴蘋果公司有關“血礦”的高調案件,使合規成為必要。

非洲擁有全球近 30% 的關鍵礦物儲備,但其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參與卻相對有限。問題並不在於資源,而是在於可靠性。

Sabi 的 TRACE 平台與基於區塊鏈的 Flare 系統集成,該系統記錄礦區的 GPS 數據、勞動條件、環境指標和品質規格。每次運輸從礦區一直記錄到港口,提供給全球買家的驗證產地證明。

Adasolum 表示,“可追溯性是與全球公司簽訂合約的最基本要求。他們需要知道材料的來源。”

除了透明度,TRACE 還為較小的非洲生產商處理商業運作:購買、質量檢查、物流和合規,這些生產商通常缺乏獨立管理這些流程的能力。

長遠規劃

Adasolum 否認了非洲供應商只是簡單運送原材料而不在國內增加價值的觀點。在她看來,價值鏈必須分階段構建,非洲必須首先鞏固其基礎。

“中國花了數十年才走到這裡;這並不是一夜之間就能完成的,”她說,“如果跳過必要步驟,反而會阻礙進步。必須在鞏固每個階段後才能繼續前進。”

目前 Sabi 已與投資者合作本地加工項目,但 Adasolum 堅持首先需要建立的基礎是可驗證的大規模生產。

在一個缺少文件能造成上億美元損失的領域中,Sabi 真正的產品不是礦物,而是信任。而在 2025 年,這或許正是非洲大陸最具價值的輸出品。